小店之苦:进得难 卖得慢将来给孩子买纸巾还是上网咖,门口店里买的感觉特别容易坏。
一个刚刚生完二胎的母亲在好友群里称,自己在楼下小店买到的纸巾好像不是真品,但外观、价格都一样,实在不好意思去找那个门店经营好多年的老板。
然而,她只是一个缩影。
小城买家的消费也在升级,但身边的东西已经跟不上他们对品质的需要。
没办法了解维权的假货、旧得落了灰的包装,随时可能进入他们的视线。
这背后,隐藏的是零售小店的进货渠道乱象和拿货不准带来的货品积压。
中国供销集团新商业事业部王梁指出,农村小店产品非常大多数来自游商,游商们开着车,为小店提供低于正常途径拿货价的产品,冒充十三香的十二香总是遍地都是。
另有零售行业察看这指出,以往,当品牌商的商品抵达商家之后,数据链条就断开了,这是顾头不考虑尾的做法,由于没终端数据就没法真的解决品牌运营效率的问题。
商家以前在代理的产品都是存量,假如可以用终端数据指导拿货,商家代理的产品才会变成增量。
可见,小店、品牌商各有各的难,亟待可靠的Supply chain平台来拯救。
于是,在2~6线城市、县城和乡镇中,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易订货、掌合天下、供销e家、大润发e路发、中商惠民等纷纷入局途径下沉的快消品Supply chain市场。
期望通过数字化的方法为680万家夫妻老婆店带来变化。
新平台的坎:角色要转换从品牌商、商家、小店到客户,所有节点的数据化都要打通。
零售通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品牌商只负责生产,却不了解买家购买产品的决策动机和需要在变化,零售通期望为品牌商塑造一个精确的途径让品牌商在工作台里面可以看到买卖,达成途径管理数字化,新产品上市的数字化,可以运营我们的商家、店铺甚至买家。
如此,零售小店就不再只是一个销售和铺货途径,而是品牌商运营推广的主阵地了。
其它相同种类快消B2B平台的思路也比较相似,让零售小店达成全链路数据化,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完成人、货、场重构的策略很明确,但对于那群数据化程度比较低的小店来讲,同意新的东西却并不简单。
亿邦动力网走访了5家东北区域的夫妻零售小店,用线上订货平台地状况有点出人预料。
在被询问的小店中,仅有1家表示会借用线上途径拿货,其余仍沿用着原有些拿货合伙人。
值得关注的是,那个唯一借用线上平台拿货的企业,也并非因为对数据化意识的觉醒,而是由于被线上打折吸引。
零售通、掌柜宝、e路发这类订货平台,有打折呢我就订点,不打折就还是等打电话叫人来送货,一个在河南零售小店老板毫不掩饰地说,他并不会由于掌柜宝送货准时,或是e路发商品更丰富而锁定它,这类优势都不及一箱水可以实惠个一两块钱,而且原本合作的商家动作非常快,合作本来就非常愉快。
如此的思路意味着,平台非常难拿到真的完整的数据,哪个想要通过数据指导小店经营,提高其效率需要疯狂地攻城略地。
阿里零售通和京东新通路在拓展的过程中,都有 品牌试点。
零售通宣布改造夫妻店,授权天猫小店品牌,为小店提供从订货到店铺装修等整套服务,并将线上爆品引入线下帮助小店调整商品结构;新通路则通过京东便利店进行了降维打击,从农村起步,除去品牌、实体门店和产品以外,还帮小店改造Supply chain和仓储等。
去年8月,第一家天猫小店开始运营时,阿里方面就表示,预计在财年底突破一万家。
彼时,零售通用户已经达到60万,阿里也计划在一个财年内让零售通的用户达到100万家小店。
另一边,新通路也一直没示弱,宣布要开设百万便利店,其中50万家将落地农村。
只不过,在许下愿望之后,整个行业都非常期待看到最新的数据。
参与者的博弈:微妙的兼容除去企业的旧思想,也有知情业内人士道出了商家的痛。
上述人士觉得,从终端业务来讲,网络订货平台对小店有两方面用途:(1)管控产品品质;(2)可以调整零售小店的产品结构。
平台数据足够大的时候,平台经过剖析可以指导小店进不一样的产品,千店千面地抓住附近的用户,但这必须要在极致理想的状况下才能达成。
饮料、薯条等是高毛利商品,调料、粮油这类几乎赚不到钱,平台目前主要着眼于前者,留给商家的只怕都是辛苦活了。
上述人士表示,平台、商家和小店的关系正变得愈加微妙,对品牌商而言,平台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铺货方法,在品牌守住底线的状况下二者可以和平相处,但商家就比较尴尬了。
不过,对于商家的担忧,平台方给出了明确的态度。
大家从不觉得去中间化代表网络,不论新零售、传统零售都不能离开商家。
零售通推广中心总经理涂晓昱多次公开强调兼容,和其他提供批发分销的平台不同,零售通不会颠覆链路上的任何一个环节,而是在原有分销体系上,负责数据连接和效率打通,商家可以升级成新零售体系下的服务运营商。
一位企业服务行业人士则不以为然,B2B的本质就是去除中间环节,进而提高整个链条的运转效率,从这一点来看,商家和这种平台之间的和谐还能保持多长时间,还是未知数。
独有些新:数字化升级有电子商务行业人士觉得,相对于单纯追求去除中间环节的B2B平台,零售通、新通路这种电子商务大佬的平台存在两个特殊优势:(1)在线上已经验证了爆品,引入线下的成功率更高;(2)平台本身的流量有机会帮线下导流。
不过也有人表示,这类平台地目的群可能并无需调整商品结构,由于本身主营商品就很单一。
亿邦专栏作者、新快消、新零售革新实践工作室开创者鲍跃忠介绍,30~50平的零售小店,一般数据是50%-60%的烟,20%-30%的水饮。
而面积越大,品类越丰富,二者的占比会越低,譬如100平的便利店,烟的销售额占25~30%,而水饮占比约12~15%。
而烟是专卖商品,饮料就成了角逐的大头。
但有接近行业的人士透露,就饮料这一品类,以零售通为代表的平台并不拥有优势。
饮品原来的Supply chain很健全,商家体系很难动摇。
这类平台上的品牌看上去丰富,但有非常大一部分都在和商家合作,如此一来价格优势就非常难形成了。
毋庸置疑,在快消品行业中,Supply chain能力确实是较高的门槛,所以已经有拥有优势的平台,开始尝试推源于己的终端。
已经拥有16万家便利店和掌合天下的海航供销大集推出了酷铺无人值守便利店,主要售卖各种休闲零售、饮料及鲜食;中国供销集团旗下的供销e家也推出无人货架MINI CO-OP,筹备在内部试点之后,投放到整个供销系统内部的店铺,调整店内商品并完成数字化升级;猩便利认识到终端的角逐终究是Supply chain的角逐,通过自建技术平台、自建鲜食生产基地、塑造小宗柔性分拣能力和物流体系,完整学会了Supply chain的全链路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便利店服务企业也相继出现,如帮助传统超市完成数字化布局的闪电购、筹备开放无人零售技术能力的缤果盒子等。
一位SaaS服务企业开创者表示,新零售这个定义在不同进步阶段的行业中,含义也有不同。
如电子商务行业的新可以是多途径协同,也会是革新模式的出现;实体店的新是和线上打通,会员和库存共享;而相对传统的小店,它们的新可能就是完成数字化升级。
依据凯度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迅速消费品网络B2B市场报告》,2016年国内680万家便利小店中,只有110万家小店在用B2B电子商务平台订货,占比不足17%。
而在快消品行业,有超越57%的快消品公司传统通路销售量占比在60%以上。
现在,平台、服务商已经开始行动,巨大的数字化空间要多长时间才能真的完成,让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