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虚拟股筹资是一个相当敏锐的话题,一些偏激的人士甚至称华为的虚拟股筹资是一场庞氏骗局。
对华为来讲,即使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被觉得是最具革新精神的中国公司,但这项指责仍然一顶它戴不起帽子。
历史上,庞氏骗局可以经营到相当大的规模,而且在戳穿之前,都是光鲜亮丽的好公司、好基金,由有着好声誉的管理者所经营,因此,即使华为获得再多荣誉和成绩也并不可以使之对这个帽子免疫。
同时,就监管机构而言,对华为的这项指责也是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
不过,由于华为自2009年就公布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自2006年就公布年报,所以外面其实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其基本财务数据,也比较容易判断出华为的筹资是否一场骗局。
在下不才,近期依据华为的财务报告对其资金运作状况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期望能起到解答对华为的这个质疑有哪些用途。
据华为财报,自2008年至2011年,其经营现金流都为正,分别是65亿元、217亿元、316亿元和178亿元;而其集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均为负,分别是负140亿元、负84亿元、负102亿元和负48亿元,也就是说其集资活动四年累积产生现金流出374亿元。
考虑到企业的银行借款规模并非非常大,这四年分别为140亿元、164亿元、130亿元和203亿元,支付的财务成本应当不会太高(以贷款利率7%计算,2011年财务成本也只有约14亿元),同时,四年来贷款额有增加的趋势,可排除去用从职员募集来的资金还银行贷款的可能,因此,我推断企业的集资活动的净现金流出主如果用于给职员股东发放红利。
也就是说,华为虽然每年通过向职员增发虚拟受限股筹资,但这四年公司发放的红利远远超越其向职员新募集的资金(事实上,华为的集资支出的大头中可能并不是只有发红利这一项,这个后面我会进一步剖析)。
显然,这不符合庞氏骗局借新债向老投资人发红利的做法。
依据华为年报的数据,截止2008年,公司累计交纳的税款达525亿元,加上近三年的交的所得税,华为累计交纳的税高达603亿元。
交纳这样高的税款也表明华为不太可能是个骗局。
近年,华为向职员发放的红利总额远高于从职员处募集的资金从《财经》杂志近期一篇关于华为股权筹资的媒体报道中也可略知一二。
据该报道,华为2011年募资规模达到创纪录的94亿元,我想同时指出,华为的那一年的给职员股东的分红可能高达247亿元。
由于华为的财务报告显示,2010年归是公司所有者的净收益为247亿元,据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的介绍,华为近期几年是将全部净收益都用作分红的,因此,2010年净收益可能在2011年全部分配给职员股东了。
《财经》的报道还指出近期7年,华为内部筹资超越270亿元。
虽然这听起来是个巨大的数字,但正如我上面的剖析所显示的,公司近四年的集资活动的现金流是负的,因此其筹资与一些铁公鸡般的上市公司没太大的可比性,中国的上市公司将大多数的净收益都留存了,而华为则将之大多数都分给职员股东了。
庞氏骗局之所以可以通过借新债给老投资人发放红利,有一个缘由是个别的投资人没办法获悉整个骗局的状况。
华为在其财务报告中对总股份仍然是语焉不详,从这个角度看,尽管华为已经发布三年的财务报告,但透明度仍然看上去不够。
而我依据华为分红状况测算的总股数(假设近两年的净收益全部用于分红)与公司回购价测算的总股数(假设公司以上一年的净资产价回购股份)有比较大的出入我倾向于后一办法可以较准确计算出企业的总股数。
从华为公司近五年股东权益来看,2007年到2010年,一直在增长,而2011年股东权益比2010年有所降低这一般表示有股东从公司撤资,华为的状况可解析为公司从股东手中回购的股份高于当年发行的股份。
依据华为的财务报告计算,其2007年至2011年的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43.98%、21.18%、41.93%、 40.47%、 17.17%,假如它是以净资产作价向职员筹资,同时又将所有些收益分给这类职员股东的话,那样职员在企业的股权投资的股息率就与公司整体的股东权益回报率相近。
保持这么高的回报率,若是一个庞氏骗局,公司需要每年很多筹资,而前面提到《财经》报道说2011年94亿元的筹资是创纪录的,这94亿元占当年股东权益约14%,事实上,这一年的华为的股东权益比上一年降低了32亿元,也就是说,整体上看,华为这一年并没从职员募资,反而是一些职员股东从华为撤资了。
华为公布的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是一个相当粗略的报告,但股东权益的变动还是有很了解的交待,这对于大家知道总体的集资状况还是有帮助。
但华为的股东权益一项并没细分股东资金的来源,即到底什么是股东原始出资,什么是公司留存的价值转的资本公积,大家没办法从报告读到准确的数字。
自2007年至2011年,华为的股东权益分别为366亿元、379亿元、527亿元、694亿元和662亿元。
其中2009年和2010年两年有比较大幅的增加,假如假设公司每年以净资产作价按约15%扩股,那样这两年应当都留存了一些收益,其中2009年留存了约92亿元,2010年留存了约87亿元。
对比那两年企业的净收益,公司2009年和2010年的分红比率分别约为52%和65%。
但,上述假设与依据每股回购价计算出来总股数,再推算出的每股分红与华为实质的每股分红差异很大(前者只不过后者不到50%),同时与徐直军介绍的将全部收益都分掉不符。
但将华为这两年扩股比率提升的空间更不是非常大,譬如2010年最高也就提升到18%,不然那年的筹资额就会超越2011年的94亿元,而后者据《财经》的报道是创纪录的。
对我来讲,华为每年的股票回购数和扩股数仍然是本糊涂账,在推算过程中我可能错过什么重点项目,不管怎么样,我确实没精力去猜测华为每年总股数的变化了,因此就让它糊涂下去吧,等哪天华为对姥爷布的时候再看。
华为近四年集资活动积累现金流出达374亿元,这一点让我有的吃惊,虽然没办法了解华为集资活动的一些细分项目,但大家还是可以算一下大数。
华为从09年公布财务报告,因此大家从公开途径可以学会的比较详细的财务数据是从2008年开始,也就是说大家能计算近期三年的大数。
09至11这三年,华为的借款增加了63亿元(流入);买卖性(或者其他)金筹资产降低了37亿元(流入);假设平均每年扩股筹资70亿元,三年即筹资210亿元(流入);三年的总借款为497亿元,假设贷款利率为7%,则财务成本35亿元(流出);华为08至10年的总收益为516亿元,假设分红比率为60%,则09至11这三年分红总金额为310亿元(流出);上述集资的现金流大全的结果是流出了35亿元,与公司近三年集资活动现金流出233亿元有较大的出入。
因此,我推断华为有一项比较大的集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是我之前的剖析所忽视了的,这个流出项我觉得是公司回购股份的现金流出,近三年约为198亿元。
大手笔的分红,大手笔的股票回购,这样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是很罕见的,而且股票回购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程序上也比较复杂,回购股票的数目也有很多限制。
华为作为非上市公司,做这类动作就简单得多。
华为大笔的分红和股票回购举动有其深层次是什么原因,我觉得这是其知本主义的理念在资本运作上的具体体现。
早期华为根据每股一元回购股份是知本主义了解无误的表述,这种做法几乎否认资本的价值,愈加强调了有机会入股的奋斗者奋斗的重要程度,但可能是因此招致了诉讼,公司才将回购价格改为根据每股净资产。
目前,公司将每年的价值大部份分掉,对于根据净资产的价格扩股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正如徐直军在本刊访谈中所言,假如不分掉将会增加职员购股的本钱,也使得之前投资的资本的增值,后者恰恰是股票投资中复利的定义,华为是愿不同意这种资本增值的。
而在没根据净资产价格扩股之前,华为就没这种降低股东权益的重压,分不分红、分多少,并不影响扩股和回购股份时的价格。
总之,我觉得理解华为,就需要理解它的知本主义,不然大家就没办法理解它与其他公司相比看上去异类的种种举动。
华为大举回购企业的股票,也符合其知本主义的逻辑。
华为需要不断地评估职员股东对企业的价值,用华为的语言,就是他们还是否奋斗者,其奋斗的价值有多高,据此华为需要调整职员在企业的股份数目,这种调整自然会涉及到很多股份的回购和发放。
最后,作一个总结。
第一,现在华为对姥爷布的财务报告显然很粗略,但通过这个粗略的财务报告,大家也能非常了解了解,这是一家创造财富的公司,一定不是财富的毁灭者。
譬如其累计交纳的税款超越600亿元,其经营现金流近5每年平均为正,其集资活动的现金流近期四每年平均为负,这与外面想象的很多从职员募资大相径庭。
事实上,近期几年,华为除去从职员处募资,也很多分红和回购股份,后两项活动的现金流出远远高于向职员扩股的现金流入,因此,说华为虚拟股筹资是个骗局是没依据的。
第二,伴随华为愈加透明,外面对华为认同度会愈加高,但,它独特的知本主义逻辑对于外面理解它仍然是一个障碍。
华为的这个理念与大家大脑中固有些企业应当遵循的逻辑有相当大的差异,将来怎么样将该理念与公众常见同意的企业理论调和、折衷仍然是一个挑战。
华为同意以净资产作价回购和扩股,我觉得就是这种调和、折衷的一个具体表现。
第三,从华为这个案例上,可能会引发大家考虑企业存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华为认可德鲁克的看法,即创造顾客。
我感觉假如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企业,它们应当是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组织,譬如华为可以减少大家通讯的本钱、提升交流的效率,以它我们的表述是丰富大家的交流和生活。
第四,华为为社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显然对社会是有价值的,在此基础上,假如它可以持续盈利,那样它就能持久存活;假如哪一天不可以,就会被淘汰,那一纯真无邪的到来,大家也不必大惊小怪,而且华为的管理层好像也不会吃惊,只不过华为的职员股东们也要做好这种筹备。
备注:本文的数据经过四舍五入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