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来自赛诺的数据《国内智能手机整体市场Top20品牌销售量状况》显示了国内手机市场前20名的线上与线下销售量和1~6月的每月销售量。
榜单中,中兴手机销售量居然排在小辣椒、乐丰手机等二三线品牌之后,只有290万台。
年初中兴信心非常足,提出不少响亮、让人开心的转型计划。
但中兴在2016年上半年的智能手机交付量环比、同比都有肯定降幅。
对标销售量翻一番的目的,中兴只完成了1/4。
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等本已成定局的手机市场波澜再起,曾如火如荼的中兴手机在国内缘何走衰?这是一个尴尬的数字2015年,尽管中兴智能手机全球销售量达5600万台,但国内销售量仅为1500万台。
这一成绩与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一众友商相比,实在相距甚远。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兴智能手机国内销售量尚不及小米、华为(均超越6000万)的四分之一,与国内交付量排名第五的VIVO也存在2000万部的差距,甚至被魅族超越。
据IHS iSuppli中国的统计,今年一季度华为国内智能手机销售量达1600万台,超越中兴智能手机去年一年在国内的销售量。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注定是比以往更红的红海。
先看两家海外厂家。
三星这个传统巨人,一定不会无怨无悔的在2015的泥淖中继续沉沦。
从年初的一系列举动看,有卷土重来之势。
在2016年首季,三星手机的表现不俗。
这种势头,自然也会延续到国内市场。
苹果手机的2016年首季是惨淡的,销售量几乎被腰斩。
缘由不少,以前笔者也有过剖析,这里不一一叙述。
但,伴随iPhone 7在将来的推出,苹果的局面会有所改观。
而在国内市场,更应该还有优势。
不少人看来,苹果将来的新产品是值得期待的。
再看国内诸强。
华为在2015年获得了前所未有些成功,它自然想延续这种风光。
新发布的华为P9系列手机,可谓势不可挡,与徕卡的合作,让华为更有资本捍卫甚至拓展我们的市场。
线下的两个兄弟OPPO、Vivo,强势依然。
他们2016年推出的新产品,依旧吸引着线下的买主。
联想,也想重温旧梦。
联想整理了内部机构,迎回网络品牌ZUK。
近日发布的ZUK新产品,虽然数个全球第一的说法有的吹牛,但也能看得出联想在国内市场的野心。
而乐视、魅族、360等品牌,是不甘居人下的。
他们近来的一些强势举动,也叫人瞩目。
那样,这类对手,中兴想干掉那个都好像非常难。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中兴手机和运营商一直是 穿同一条裤子,2011年,中兴手机曾推出过一款神机Blade880,销售量破千万,中兴手机飞速崛起,一度成为全球第四的手机品牌,达到生活巅峰。
而要跟运营商做好定制机,方案非常简单实惠,多款式。
为了刺激新用户增长,除去高额话费补贴外,运营商3个月换一代机器,常常推出超低端白牌手机。
要命的是,做运营商买卖,手机厂商需要处处根据运营商意思来做,不是用户喜欢什么干什么。
但凡跟运营商做手机买卖做得好的玩家,譬如华为、中兴、联想、酷派,早年都不太看重手机的品质。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中兴手机在中国区过于依靠运营商,让整个中兴手机团队精品意识不强,其市场步伐也远远慢于习惯在开放市场和电子商务途径冲杀的OPPO、VIVO、魅族、小米等对手。
不温不火的营销近年来,伴随手机硬件技术革新进入瓶颈期,途径变为要紧角逐战场。
国内手机厂家的角逐已经从线上蔓延到线下,各家对途径的投入不断加强。
中兴手机将2016年概念为店铺年。
曾学忠最近在同意《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中兴总体计划要建设3000~4000家店铺,主要投向公开途径,一线城市会建1~2家旗舰店。
这是亡羊补牢的市场反应。
中兴同样期望塑造我们的线下途径体系。
然而,晚到的途径重金投入,实质与赌博无异。
曾学忠同意《年代周报》采访时承认,原来中兴手机不会玩途径,为此他特意聘请了一批能人,今年中兴手机除去建设实体店和旗舰店外,同时还重点拓展校园途径。
业内曾把中兴的灵魂人物侯为贵比作牛,因此这家企业也带有鲜明的稳健风格。
与高调、张扬的友商们相比,中兴的营销宣传看上去守旧、内敛。
假如说OPPO和VIVO是靠大打广告+途径分销胜出,小米是靠网络推广胜出,那样中兴手机在两者上都做得不温不火。
中兴手机在内部过去也呼吁学习小米。
内部很多喊口号向小米学习,但长期没放开手脚真正去做,一位不愿具名的职员说,或许是兔子太多,或许是体制(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混合经济模式)问题,我感觉可能这两点是问题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