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初中毕业就下海做买卖,20岁已经是商场老手。
此后,从摩托车杀到电动车,20年做到市值60亿,他就是新日电动车的开创者张崇舜。
1969年8月,张崇舜出生在浙江温州。
爸爸开有一家五金配件厂,靠着多年的苦心经营,慢慢在当地五金圈里小有知名度,也攒下了殷实的家底。
所以,说张崇舜是含着金钥匙生的富二代一点不为过。
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物质生活极为贫乏的岁月,张崇舜却一直都不了解什么叫饿肚子,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唯一的喜好就是与一帮朋友吃吃喝喝,学习自然是差得乱七八糟。
或许,爸爸早就看出来他不是块念书的料,所以并没施加什么重压。
1985年,当张崇舜高中没考上之时,爸爸就此借坡就驴,做买卖吧!家正缺人手。
这回可彻底解放了!张崇舜立马屁颠屁颠扔掉了书本。
此后四年,他从学徒开始做起,一点一点掌握辨认螺丝钉、水泥钉、不锈钢管等五金材料。
说来也怪,别看张崇舜数学不怎么样,盘起仓库那100多种五金器材来,却毫厘不差,就连厂里的老仓库保管都佩服不已,各种型号张口就来,账算得很精。
4年后的1989年,20岁的张崇舜已经成了买卖场上的老江湖。
不过,有老爸爸在,张崇舜手脚一直放不开。
刚好赶上1988年海南建省,各路资金扎堆往海南挤,更是出现全国十万年轻人齐闯海南的盛景,擦皮鞋的一个月都能挣一万多块,张崇舜也激动万分!不过,等真到海口建厂,他傻眼了。
海口人多,钱多,但陷阱也多,需要一手钱一手货,不然就找不人了。
有时候,工人随便得非常,一言不合就炒了老板的鱿鱼,一旦工人补充不上来,张崇舜就只好自己跑去卸货。
1989年五一前后,张崇舜常常凌晨三点还泡在秀英码头,平均一天要卸5吨货。
之前,他连提桶水都气喘吁吁,只过了半年,张崇舜却可以轻松把200斤的五金件放在2米高的货架上。
后来,他干脆去海甸岛请了个师傅,学2路南拳,一套棍法,以防黑社会过来闹事。
白天倒腾完四五吨货,晚上还要练武术,年轻,永远都不感觉累!时间一长,张崇舜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随意用脚踢一下就了解麻袋里装的什么型号,用手一掂量就了解大约有多少颗螺丝钉。
这时,新大洲找上门来,生产摩托车需要稳定的零件提供商。
张崇舜的专业、效率正是新大洲采购部所重视的,说好哪天供货就哪天供货,从来不优惠扣。
这一供货就是4年,张崇舜的买卖也从五金小零件做到摩托车保险杠,一年纯收益能达到100多万。
那期间,正是海南房产暴涨的时候,市中心随随意便一块地皮,只能能搞到4证,3个月一倒手,就能轻松赚个几千万。
不少公司开始削尖心思炒楼花,其中就有一家坐落于海秀路,做摩托车标准件的厂子。
后来,那厂长愣是放着100多号职员不管,非要建楼炒房,并把一车间的摩托车配件撮堆卖。
张崇舜一听大喜,设施全要了,一次性付款。
不只这样,张崇舜还做了个顺水人情,全部接收了100多号职员。
后来,正是靠着那天上掉下来的一车间设施和工人,短短2个月,他就在新大洲旁边建了一家保险杆厂。
一些用不上的大型冲压设施,张崇舜就全部拉到温州,据了解光卖那些冲压设施,就已经全部回本了!下面的事大伙都了解了,新大洲在短短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上市计划,张崇舜借着那个东风,成了海南最大的摩托车零件提供商。
到了1995年,张崇舜赚到了生活中第一个1000万。
这一年,他刚刚26岁。
不过,螺丝和保险杠买卖做得再大,也不过就是新大洲的一个零头,张崇舜不甘心,他决心第二次创业,做摩托车。
10年之内,把摩托车做到10个亿。
不过,做摩托车可没那样容易,第一得有牌照。
但,当时民营企业根本就没资格申请。
想要?对不起,只能与国营企业合作。
后来,张崇舜寻寻觅觅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很不容易在陕西宝鸡找到一家摩托车厂,人家赞同贴牌生产,不过需要额外付30元一辆的用法费。
30元用费倒是事小,重点是贴牌的永远是其他人的,张崇舜感觉非常不爽,难道就没无需牌照的吗?非常快,无需生产牌照的电动自行车进入了他的视线。
当时,长三角区域率先推出了电动自行车,比自行车省力,比摩托车实惠,特别由于用清洗能源,特别契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所以1998年新年,南京、苏州一带电动自行车销售很热门。
当年十月,张崇舜携带几个人,从陕西开车一路开到南京、苏州,8天跑了7000公里,把电动自行车行业内最好的配套厂商看个遍,最后的结论是,电动自行车进步空间非常大,1997年全国产量仅五六万辆,而潜在需要有100万辆。
不过,当时电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还不太成熟,特别是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等重点零部件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没出现一统江湖的企业。
行业刚刚兴起,正是机会。
张崇舜很开心。
从哪儿下手呢?当然是电机,对于电动车来讲,电机决定了所有!于是当年11月,张崇舜去了北京,他直接找到中科院物理所三环公司。
为什么是三环?不只由于三环每年推出十几款设计专利,而且其生产的蓄电池比其他企业的要多用3小时,动力足,不发烫,耐磨损。
有了核心技术,组装电动车还不跟玩一样?果然,不到半年的功夫,张崇舜的2000辆新日电动车就上了市。
当然,价格也不低,新日的定价比其他几个牌子要贵20%到30%,定位为中高档电动自行车。
张崇舜此举的目的是一石三鸟,一来保证我们的收益空间,二来防止恶性角逐,三来树立高档品牌形象。
定价高固然好,但客户是不是机会买账呢?在推广上,张崇舜有一套我们的法则,坚决不跟省级代理商合作,找上门来也不干,要把终端销售途径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为了解决终端途径,张崇舜2年之内跑了全国800多个县城,北到沾河,东到日照,西到陇南,他给1500多个商家上过3000多次课,从生产、研发、修理、销售、服务什么都讲,就连车上的一个螺丝钉都要说出个道道来。
在经商上那里,他白天跑市场,晚上则下车间,遇见商家人手不够,张崇舜袖子一撸就跟工大家一块卸货。
有意思的是,他从来不打广告,与其打广告,还不如把钱分给商家。
那时候,每卖一辆新日电动车,商家都能拿到200元的分成,比普通的电动车要高20%还要多不过,即使那样,商家还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2001年底,安徽马鞍山的一个商家,一口气代理了五六个电动车品牌。
结果,一年下来,就新日电动车赚钱了,其余的都赔个底掉。
什么问题?原来那几个牌子的电机返修率非常高,搭到修理中的钱,比赚到的钱多得多。
从此,那个商家就专心致志跟着张崇舜做新日。
2002年底,交通忽然出现新规,摩托车上路需要持有驾照,结果电动汽车市场场瞬间被点爆。
在北京,张崇舜半个月就卖掉了5000辆,比以前一年销售额还要多。
此后,他飞速拿下山东、内蒙、河南、山西四省市的市场。
那一年,新日销售收入历史性突破1.5亿。
2003年,张崇舜在无锡安镇建了电动车配套厂,正式进军南方市场。
此后5年,新日迈上快车道,形成了爆发式增长。
2003年,行业前50;2004年,产销10万辆,行业前10;2005年,产销21万辆,总产值行业第一;2006年,邀请成龙做代言,产销55万辆,行业第一;2007年产销售量达到110万辆,是2、3、四名企业产销售量的总和。
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每个场馆内唯一指定用车,产销超越200万辆。
随后,又相继赞助了上海世博会和西安世园会。
包含电动四轮车、贵宾观光车、医疗急救车、警用巡逻车和新闻采访车。
2010年,提出要成为全球智能电动车创领者,大力拓展国外市场。
5年后,把商品卖到了70多个国家和区域,每年的产销超越2000万辆。
2017年4月,张崇舜带领新日登陆A股市场,成为电动车行业内第一个上市公司,市值一度突破60亿。
实业实业,就是要实实在在、兢兢业业。
这就是张崇舜的成功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