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回收高鑫零售,腾讯入股永辉超市,愈加多的线上企业涌向线下,凸显目前线下门店的价值。
为此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定义,即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线上强调购买的便利性,线下愈加重视体验。
从劣质到优质、从商品到服务、从用价值到极致体验,商业环境正在朝着更重视水平的方向进步,门店经营老板们也要跟上时尚,完成思维方法的转变,大家今天就从地址选择开始讲起。
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流量思维是信息互联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思维模式,不管客户有没需要,先把他吸引过来再说。
不少公司靠着免费、底价的方案迅速积累了第一批用户,腾讯、百度、360、小米都是如此。
其实在餐饮界,这种流量思维早就非常普及了,只须做过餐饮的人都了解,地址选择要选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看看繁华地段门店的租金就了解了。
不过伴随各种革新型门店不断涌现,客户的注意力被很大地分散了,作为流量资源的核心,买家心智资源的获得变得愈加艰难。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有一位老板,他在一个步行街卖豆腐圆子,因为人流量巨大,摊前摊后都是人挤人,一天到晚都在免费试吃,但不少人还是不想挨近,摊位费一天要500,除去本钱基本上就不赚什么钱。
后来他改变思路,干脆搬到了一个菜市场门口,买卖就一下子好了起来,天天早上总有人早早就来排队。
按人流来讲,步行街的流量绝对要比菜市场的大,这家店在步行街却偏偏做不好,根本缘由就是豆腐圆子是中老年人喜欢的东西,而步行街闲逛的都是青年,所以步行街的流量对于这家门店是无效的。
流量再多,没转化也是徒劳,况且现在流量获得变得愈加困难,获得精确的目的用户才是门店成功的重点。
不做一生一次的买卖,而做一生一世的买卖,以客户为中心,抓住老顾客,这才是成功的重点。
从防止角逐到借势打力在我们的实力比较弱时,要了解借势打力,自己不懂地址选择时,就要看看看那些大企业是怎么样地址选择的,剖析它们的商品和服务,直接把店开在它们的周围,借这类知名品牌的客流来提高我们的影响力。
众所众知,星巴克是世界连锁咖啡馆的巨头,全世界总共有两万多家店,然而在中国台湾,它却败给了一家当地的当地企业85度C。
在台湾,85度C有一条需要遵守的地址选择方案,就是盯住星巴克。
星巴克把店开在哪儿,它就把店开在哪儿。
星巴克卖的是环境,85度C则主打平价奢华,一杯咖啡只须8块钱,面包的均价也是4-8元,一次消费十几元即可,比起星巴克动辄几十块的咖啡真的就是白菜价了。
2004年7月,85度C在台湾开创第一家直营店,随后一路高歌猛进,截止到目前,85度C在台湾已经拥有店铺324家,无论是在营业额,还是门店数目,都全方位的超越了星巴克,稳坐台湾咖啡烘焙第一把交椅。
从地区保护到高密度地址选择连锁品牌方对于地区保护一般都比较看重,如此可以防止相同门店之间恶性角逐。
然而近期热门的喜茶却反其道行之,玩起了高密度地址选择,500米的范围内居然要连开6家店。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商圈,现在喜茶已经开出了三家店铺。
喜茶开创者聂云宸表示,他们还将在天环广场、汇坊和正佳广场再开三家店。
喜茶为甚么要这么做?第一,高密度地址选择有益于在肯定地区内提升品牌效应,加深买家认知度;第二,当门店集中在肯定的范围时,物流配送的本钱将大大减少,同时也便捷总部对各代理店的指导;最后,进行营销推广活动时,多店一块发力,影响力和覆盖率也变得事半功倍。
其实,喜茶的优势还不止于此。
细看广州天河体育场商圈会发现,半径500米内,地铁站有5个,出口将近20个,假如用常规办法,非常难判断买家从什么方向来,而当实体门店把住不同动线的入口,能达成更高的买家到达率。
地址选择规律不是千篇一律的金科玉律,而要实质状况具体剖析,比较适合我们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