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追求万无一失总想着万事俱备才开始不久前在朋友圈看到这句话:这个年代,最大的风险是,你什么都没做。
哪有哪些运筹帷幄,都是一边交着学费骂自己傻逼,一边调整方向。
以前上班的时候,干什么老板都给安排好了,按部就班的做完就没那些问题了。
因此培养了不少不主动探索,遇见困境就止步的不好的习惯。
遇见困境都推给其他人,遇见新事情,想都不想就说自己不会,做不了。
自己就做分内的事,其他事情自己不想多费脑子,也就愈加不想钻研了。
以为躲过了就没事儿了,却不知这种畏难情绪才是真的妨碍自己进步的。
我刚离职时候也是如此。
由于离职之后,不少人感觉我非常自由了,来找我合作。
但这种合作不是上班,没固定的规范和标准,不少事情都要一同研究首次尝试往前走。
自己一直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我不会,不善于,没时间,要带孩子。
后来我发现,我错过了不少特别好的机会,不少做的不如我的人,最后获得了比我更好的结果。
我一直习惯于跟在其他人后面,等绝对安全了才出手,以为如此就是万无一失了。
但绝对安全的时候,也是市场基本被占满的时候了。
太追求万无一失,总想着万事俱备才开始,怕亏怕失败怕被其他人占了实惠,可能就永远开始不了了。
不是不可以是从不把自己逼到绝境上不久前以前同事跟我谈起想要离职创业,目前的工作钱不多,还特别辛苦特别累。
他想了两年了,一直迈不出这一步。
即使第二职业已经开始赚钱而且已经超越了工作薪水,还是没勇气离职。
总感觉旱涝保收多好,其他的还能挣个吃饭钱。
万一离职一毛钱赚不到不就喝西北风了? 其实并非,由于还有个工作,总感觉自己还有个底儿。
你还没有被逼到绝境,逼到绝境你就什么都会了。
大多数人的无能,不是不可以,是没把你逼到那个份儿上。
不久前谈到一个新项目,我想给他一块做。
朋友跟我说没做过,不会。
我告诉他,不要给自己预设一个不会的定义,这是上班久了的一个思维定式,假如不打破这个思维定式,就没法自己干。
我也是那天跟他说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
察看周围不少自主创业,甚至只不过一个人做小生意的人,他们的头脑特别灵活,常常只须一句话,一个点,就能发现商业机会,冲了过去。
由于他们没后路,有任何机会都要搏一下。
不搏可能就没饭吃了,搏一下可能有大商业机会。
他们五湖四海三教九流都认识,遇见任何问题都能从电话本里翻出一个人,打电话去问一问。
相反,上班很长时间的大家,习惯了按部就班,多费一道手续都嫌累。
遇见商业机会可能只不过简单的看看,感叹一下或许会赚钱哦,但想到要赚钱可能需要自己付出不少,也不了解上什么地方找人,周围都是跟自己一样的工薪族,没方法没途径没人脉。
算了,还是在家歇着看看电视刷手机好了。
平常不注意,感觉上班下班已经足够,重点时刻自然只能看着机会叹气。
对我们的生活需要只剩下吃喝玩乐不久前朋友跟我推荐了一句话:已经筋疲力尽想舍弃但又坚持下来。
我说我对这句话太感同身受了,尤其是这两年,工作量比以前大了三四倍,但一直在怀孕生子哺乳期,每次工作到晚上的时候累到不可以,但想想自己离职啦,要想做出点成绩,随意舍弃如何能行呢?难道我要做一个两手空空只能买买买和讨论屎尿屁的母亲吗?我一直感觉,一个人懈怠的开始,是对自己没需要了。
上班几年将来,大多数人都度过了生活最穷的青春奋斗阶段,手上有点钱了,能大幅度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了,因此对我们的生活需要基本跟工作和奋斗也没什么关系了。
周末去什么地方吃喝玩乐,年假去什么地方旅游淘货,成了最大的话题。
而工作,差不多根据步骤应对一下就好了,只须不出错,万事大吉,顾客要什么我给什么,哪还会想着什么不断精进,不断进取?大家不是不够努力,是对自己没需要将来,就会潜意识的说服自己,要那样拼做什么?人各有志,我就不想要那样多钱,不想买房买车,我如此的生活不也挺好的?未必要不少钱,未必吃非常不错,未必穿新衣服,不也一样过?我有一个朋友,对自己需要非常高,高到我都感觉她变态了。
有次聚会大伙都说数她最有钱,运势真好命真好,赶上了赚钱的好机会,就是对自己需要太高了。
她淡淡的说:你要跟我一样需要高,你也跟我一样有钱。
目前算算,我错过的最好的机会,最好的市场,想都不想就说不,遇见困境就想躲。
假如把这所有都反转,我至少多挣 200 万。
不会,要让自己会,而不是推给其他人。
不懂,要让自己懂,而不是摆摆手舍弃。
不断被撑大的欲望所相匹配的,应该是不断提升的对我们的需要。
不要过快的否定自己,错过的机会,一辈子只有一次。
你没那样牛,别想着拒绝之后还有人三顾茅庐。
把我不会,我不可以换成我尝试一下。
多总结经验教训,别老给我们的失败找理由。
这是我离职之后,花 200 万掌握的非常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