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口数和家庭人口之组成,可参考地址选择地域街道办事处和派出所存档的户藉人口数和人口普查资料。
所需调查的项目包含:
1.常住人口数2.家庭及构成3.人口密度4.教育程度5.从事行业6.自然增加率7.社会增加率8.家庭人均收人9.白天流动人口数10.年龄构成11.家庭年支出及支出结构现就一些主要项目分述如下:
1.家庭人口及收入水平家庭情况是影响消费需要的基本原因。
家庭特征包含:人口、家庭成员年龄、收人情况等。
如每户家庭的平均收入和家庭收人的分配,会明显地影响将来商店的销售。
如所在区域家庭平均收入的提升,则会增加家庭对选择和购买产品数目、水平和档次的需要。
家庭的大小也会对将来的商店销售产生较大影响。
譬如一个两口之家的年青人组成的家庭,购物追求时髦化、个性化、少量化;而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有一个独生子女),则其消费需要几乎是以孩子为核心来进行。
家庭成员的年龄也会对产品具备不同需要。
譬如,老龄化的家庭其购物倾向为购买保健品、健身用品、营养食品等;而有儿童的家庭则重点投资于儿童食品、玩具等。
2.人口密度一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可以用每平方公里的人数或户数来确定。
一个区域人口密度越高,则地址选择商店的规模可相应扩大。
要计算一个区域的白天人口,即户藉中除去婴幼儿的人口数加上该区域上班、上学的人口数,减去到外地上班、上学的人口数。
部分随机流入的客流人数不在考察数之内。
白天人口密度高的区域多为办公区、学校文化区等地。
对白天人口多的区域,应剖析其消费需要的特质进行经营。
譬如采取延长下班时间、增加便民项目等以适应需要。
人口密度高的区域,到商业设施之间的距离近,可增加购物频率。
而人口密度低的区域吸引力低,且客户光临的次数也少。
3.客流量一般在评估地理条件时,应认真测定经过该地址行人的流量,这也就是将来商店的客流量。
人流量的大小同该地上下车人数有较大关系。
上下车客人数的调查重点为:各站上下车乘客人数历年来的变化。
上下车乘客人数愈多的地方愈有利。
上下车乘客人数若降低,又无新的交通工具替代的状况下,商圈人口也会降低。
依据车站出入的客户年龄结构,可知道不同年龄客户的需要。
一般而言,调查人口集聚地区是企业选择立地的重点。
如:居住人口集聚区。
如新建小区、居民居住集中区等。
平时上班的场合、学校、医院等,乃白天人口集结之场合,也就是人口聚集区域。
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等是大家借助交通工具的集结点,也是人口聚集之处。
体育场、旅游观光地及沿途路线也是大家集聚活动的场合。
4.购买力商圈内家庭和人口的消费水平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因此,商圈人口收入水平对地理条件有决定性的影响。
家庭人均收入可通过入户抽样调查获得。
譬如北京西郊某商厦在立地之初,就对周围商圈一至二公里半径的居民根据分群随机抽样的办法,抽取出家庭样本2000个。
经过大全剖析,这2000户居民中,人均收入在月千元左右的约占50%,5001000元的占 20%,10001500元的占20%,人均月薪500元以下的10%;人均月薪2000元以上的约占10%。
由此说明,该区域居民大都系工薪阶层家庭,是中等收入水平。
企业在选择立地时,应以处于年轻人和中年层客户,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可支配收入较多者居住地区作为优先地址选择为佳。